噗——这才真是媚眼抛给瞎子看呀。
胤祚看着萍儿呆滞的目光,不由暗笑。
晚上绣瑜听白嬷嬷说了这事,也置之一笑:“他还小呢,急什么?”
白嬷嬷却忧心忡忡:“娘娘有空还是跟四阿哥谈谈心吧。”
如果只是未知事那就还好,如果是不愿意麻烦就大了。
绣瑜本着防范于未然的心思,单独跟儿子谈话,不经意地提前:“镶白旗豫州知府完颜家的夫人前些日子带着女儿进宫来给我请安,额娘瞧着那个姑娘倒还乖巧。”
胤禛垂着头不说话,支支吾吾:“额娘,儿子还小,正是该好好念书的年纪。”
“你皇阿玛的意思是先放一两个人在身边照顾你,三阿哥那边也是这样”
几番推脱不掉,胤禛终于露出如小狗一般委屈的表情,难得抱了她的胳膊嘟囔道:“儿子,儿子不想娶福晋。
我一个人住着挺好,别人,别人进我的屋子,怪脏的。”
“what?”
绣瑜的脑子顿时当机了,按照古人的逻辑下意识地问,“傻孩子,不娶福晋,孩子从哪来?”
胤禛满怀希冀地看向她,小心翼翼地说:“儿子不孝,将来从六弟的儿子里挑一个过继到我名下,以承香火就好了。”
绣瑜的脑海像是被十级台风袭击过后的森林,一片狼藉。
我的老天,我养儿子的方式似乎出了什么问题。
她一直觉得小四这辈子好像过得太过顺遂,父母慈爱,兄友弟恭,这孩子一点争储的念头都没有也就算了,可如今这是什么神展开?你那屋子狗进得,弟弟妹妹进得,女人进不得,这是要作死的节奏吗?清朝不许官员嫖妓,可是衍生出了很多冷僻的爱好,她儿子该不会绣瑜赶紧打消这些可怕的年头,把跟着胤禛的人叫来问了个遍,都没什么异常。
她顿时冷笑,是了,这种事,审他的奴才不如审老六。
胤祚被单独叫到永和宫,见到额娘黑漆漆的脸色,听到阴沉沉的话语,作者有话要说:一些历史人物:董鄂·费扬古:清朝将军,顺治帝董鄂妃的亲弟弟董鄂·彭春:勤勇公,三福晋的阿玛,与费扬古是同族哲布丹尊巴:蒙古活佛,反对准格尔侵略注释1:打谈的资料来自《金瓶梅风俗禅》by白维国注释2:阴丽华与刘秀的关系是作者一家之言,欢迎有其他见解,但是这里只是支线不做讨论。
“姐姐想让二哥帮忙?”
绣珍捏着帕子掩嘴一笑,“这可找错人了。”
“此话怎讲?”
绣珍一脸忍俊不禁的样子:“他自己的婚事尚且没着落。
额娘把他拘在家里不许出门,日日叫了媒人上门相看呢。”
绣瑜不由扶额:“额娘真是闲操心。
好人家的女儿都预备着明年大选指婚呢,这个时候能够说上什么好人家?正好让他带两个孩子出去疏散疏散,整日关在宫里都关傻了。”
有了她这句话,绣珍就满面笑容地回去解救哥哥了。
晋安成年之后常年在外,本来跟两个侄儿素无交情,听到姐姐的嘱咐不由尴尬。
可是他回家十数日,真的要被亲额娘和媒婆们如狼似虎的眼神逼疯了。
别说是开导开导四阿哥,就是让他进宫跟康熙谈人生,他都甘之如饴。
同样被“逼婚”
的甥舅俩,外加一个打酱油的六阿哥就带着侍卫,微服出宫,一行七人往西河道子口去,在闻名京师的窦记羊肉馆里用午饭。
胤禛两兄弟正是热血澎湃、崇拜英雄的年纪,晋安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又素来健谈。
那些热血的军旅故事、跟罗刹人斗智斗勇的经历讲出来,不过一顿饭的功夫,晋安就成功地收获了两个小迷弟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