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;她想起那些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年轻面孔,心中充满期待。
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,正是改革最坚实的基础。
她从案几的暗格中取出另一份文书,这是她连夜拟定的考核标准。
从土壤改良到病虫害防治,从种子选育到收割储存,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评分标准。
这些标准不仅要考察技术水平,更要看实际效果。
她特意加入了农户满意度这一项,因为只有真正让农户受益,改革才能持续推进。
";每个推广站除了要定期向中央汇报,还要接受不定期检查。
";她一边说,一边用朱笔在文书上标注重点,";最重要的是要培养本地人才。
让他们真正掌握技术,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
我希望每个推广站都能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引擎。
";
周伯听得连连点头,但还是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:";可是娘娘,各地情况不同,同样的标准是否适用?比如北方的耕作方式就与南方大不相同。
";他说这话时,眼中闪过一丝担忧。
作为多年的老管家,他深知推行新政时地方阻力往往最大。
";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。
";苏锦绣放下朱笔,站起身来走到窗前。
月光下,远处的试验田若隐若现,像一块块镶嵌在大地上的翡翠。
她继续说道:";我准备先在京畿周边设立三个示范推广站,等总结出经验后再向外推广。
而且每个推广站都要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。
这也是为什么要派专门的技术团队过去。
";
就在这时,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
巧儿匆匆进来,脸上带着几分兴奋:";娘娘,陛下派人送来了一道圣旨!
";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。
苏锦绣接过圣旨,展开一看,眼中顿时闪过一丝惊喜。
皇帝不仅同意了扩建推广站的请求,还专门拨出一笔银两支持。
更重要的是,圣旨中特别提到要在各州府选拔本地人才进入农院学习。
这份支持来得正是时候,让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";陛下果然明察秋毫。
";周伯感叹道,眼中闪烁着欣慰的泪光,";有了这道圣旨,那些反对的声音也该收敛了。
";他想起这些日子以来,那些大臣们冷眼旁观的态度,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。
苏锦绣却知道,这只是开始。
她抬头望向窗外的月色,思绪飞转。
皇帝的支持固然重要,但要真正让农业改革扎根,还需要更多的努力。
她让周伯立刻着手准备第一批推广站的选址和人员调配。
经过反复权衡,最终确定在通州、大兴和良乡三地设立示范推广站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