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入秋,或是入了冬买这些牲口,也都是人们的习惯,一是进了冬里吧,给牲口吃的草啊之类的已经很少了,要是没来得及存的,就得靠买,这就是一项支出,而且还不能叫骡子饿着吧,不管是春里,还是秋里的,往外面一牵就是现成的草吃,也用不着这样割出来吃。
所以一般到了秋天,很多人家就会想把这些出了,出的人家多了,这价格上不说能还价吧,至少多了就能挑上一挑,肯定能挑到好的。
秋冬本就是贴膘的时候,所以很多养的差不多的猪羊也开始售卖。
秋天是肃杀的季节,一旦入秋了,朝廷可以开杀戒了,重罪犯人,不得不死的基本入了秋就开杀。
对于羊啊,猪之类的也一样,入了秋,差不多都得卖了赚钱了。
不然等入了冬,不光猪羊会瘦,还能吃,而且还可能会冻死,这就影响一年到头的辛苦收成。
“最近找的书塾怎么样了?!”
张兴柱问张强道。
张强一面锁门一面道:“在县城里启蒙是可以的,但是想要往深里学,怕是还得往府城去,那里才有像样的学府,咱们县城还是太小了,连一个像样的私塾都没有啊,这才难打听,但是最近有找了几个带学生的先生,学问方面都不错,也都各自带了学生,不过不算私塾,只在他们家里带课,目前正在打听人品。
就怕找错了,到时候是无尽的麻烦。”
“嗯,这方面一定要打听清楚,不能急躁,像这种读书的师父万万都差错不得,万一以后明明是老师不好,倒显得学生不敬老师,前程就毁了,白读书了。
读书人的名声有多重要,你也知道。
就算孩子敬老师也没用,老师名声毁了,连累学生,学生也毁了名声。
这是一损俱损的事情。
索性蛋蛋还小。
来得及打听,你不光要打听他人的人品,最后是问问他的同窗,老师们有没有不良的,亲戚,家里人也打听打听有没有不正的……”
张兴柱道:“学上几年,若有门路,就找人举荐到府城去。”
张恒道:“爹,只要确定了,这个容易。
无非是找人的事情。
花钱的事情。”
张兴柱瞪他一眼,道:“话是这么说的吗,花钱是花钱,但花钱还未必能找到门路呢,对于读书人的事情,你少秃噜嘴。”
张恒讪讪的道:“爹也真是,本来读书就巨花钱,得得得,行吧,我不说了,读书人花钱那不叫花钱,那叫啥来着……”
张强失笑,道:“你在家里说说行,在外面可不能这般的说。
若是光花钱就有用,那那些大商人的儿子侄子,族里人,岂不是个个都能科举做官?!
在读书面前,还是要看能力的。
顶多是他们花的钱多些,找到的资源好些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