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农在一旁迷茫的看着几位贵人。
玉米是什么?能在坡上种植?不过地是主人家的,主人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,他们没有自主权。
所以老农虽然心中忐忑,但也殷勤的给宿谊等人带路。
若是贵人欢喜,赏他一些铜钱,拿回家之后,也能吃上一顿好的。
“玉米现在在京郊推广的如何?”
宿谊问道。
官吏道:“很顺利。
不过玉米能在缓坡种植,所以这里估计要以后才会推广。”
粮种有限,青州大部分土地平坦且肥沃,地方存粮不少,虽然有少许山地,但朝廷看的是整体。
玉米当然要优先向山地众多且较为干旱的地方推广。
宿谊道:“总有一天,都能吃上的。”
他骑着他那头十分神奇的汗血宝马小枣,漫步在田间,看着那起复的丘陵。
青州主要地形为丘陵,丘陵的话,粮食可种的面积会广一些。
虽然宿谊知道丘陵全种粮食不好,会水土流失。
但先流失后治理的老路,实在是没办法。
人只有在能吃饱肚子之后,才会考虑其他的事。
他只能尽可能的减轻水土流失,但是不开垦是不可能的。
宿谊骑着小枣到了丘陵顶端的时候,看着山脚下一片平摊的田地,道:“那些地方不能种粮食对吧?”
老农道:“那里的地里的水又咸又苦,什么都种不出来。
唉,明明离海那么远了。”
大概是海水倒灌地下水,造成的盐碱地吧。
宿谊心想。
若是盐碱地的话,那确实是没办法了。
宿谊有马代步,宿谊用一天的时间逛完了这个庄子。
不过大部分地方,都是站在山顶上远看一下,描绘一下庄子的地形图而已。
这个庄子说是大部分地是丘陵,其实并不如此。
这个庄子绝大部分地方,是海岸线。
也不知道慕晏当时怎么想的,大概是买不到好的就尽可能多买一点吧,居然让他买了一大片的临海的地方。
不过在其他人看来,大概是浪费钱吧。
宿谊想起,慕晏此次来青州,还有一项重要任务,是造船建工坊出海贸易,立刻明白慕晏的意思了。
“不过谁说的临海就是没用的地方。”
宿谊自言自语。
穿越者必须接触的东西,除了玻璃之外,不就是盐了?宿谊可是知道很详细的制盐方法,甚至对从古至今制盐方法的变革都了然于胸,并且全部尝试过。
盐是很多化学实验的原料,作为技术宅的宿谊当然对盐感兴趣。
盐在很多朝代都管控的十分严格,实行专卖制度,仅隋文帝到唐玄宗开元初年这一段时间,开放了盐的买卖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