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想要一个看着体面,里面空壳的还真不好找。
自从大朗媳妇觉得陈成考不上举人,只能种庄稼的时候,就天天晚上跟大郎闹,说二郎读书只费钱,虎子马上也要开始读书认字了,家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银子要是二郎一直读书虎子怎么办呢。
难道让他也去种庄稼,一辈子靠天吃饭。
开始的时候大郎一直觉得媳妇胡闹,后来慢慢的心思也变的,再加上李氏天天在耳边吹枕头风,说什么就是刻薄他们一家去养二郎,再这样下去让他们可怎么活啊。
关键是虎子啊,虎子怎么办。
于是第二天大郎夫妇找到张氏说,想要送儿子去村里读书认字,虎子以后也要考秀才,考功名,当举人老爷,全家也能跟着享福了。
张氏听到这话楞了一下,随后想到李氏这阵子的举动,顿时简直气得不行,认为大郎夫妇没有良心,二郎为了让家里人享福,每日苦读,他们到好,一天光想自己,虎子才多大,还不到八岁,才六岁就让她去读书,这不明摆着给她找事吗。
就这样她还是好言相劝,她说虎子年龄还小,等过两年让虎子去村里读书,二郎也是八岁开蒙读书的,让虎子和他叔一样的年龄去读书,自认为自己做的够公平的张氏没想到,家中一向孝顺的儿子居然说二郎去读书,为什么不让虎子读,二郎有天分,四年就考上了,要是自己儿子没天分,也不是那么好考的,说是要提前读书,多学两年,对孩子也好。
这话一出差点没气病张氏,心中十分不开心但还是耐着性子解释了,说目前虎子小,真的要学的话,让他叔旬休回来也能教他,二郎学问好,教的还好呢。
结果李氏又说,虎子不光以后要读书,将来还要娶媳妇呢,家里不能没点钱啊,不然以后孩子怎么办啊。
说既然张氏不同意儿子读书,哪干脆分家算了,个过个的,大郎开始也不同意,俗话说的好,父母在不分家,否则那都是不孝,结果让人想不到的是两天后大郎亲自找陈父去说,家里要是只供二郎的话,那就分家吧。
听到儿子说这么不孝的话,一口气差点没上来的陈父差点晕倒了,这时候也不知道谁把分家这件事传了出去,陈家的族老亲自来劝了大郎,望着父亲母亲心痛的样子,大郎本来说不分家了算了,可是想到了自己的儿子,顿时就坚持要分家。
陈父看到家中如此,顿时心里一横,答应了,分家就分,但是有个要求,不管二郎以后有多大出息,跟大朗两口子无关,只有答应了这个要求才分家。
于是请族老立了字据,签字画押,家中一共六亩地三个男人平分,一人两亩,水田也是六亩,同样一人两亩,陈父陈母和二郎过,张氏拿出来六两银子说这就是家中的积蓄,大郎二郎,还有他们两个每家分二两银子,家里的房屋大郎住的哪一间,和虎子住的归大郎夫妇。
剩下的都是他们老两口和二郎一人一间房。
分配看着很是公平,个有个的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