崔太后本以为承恩侯的案子只要新帝答应,就算过去了,谁知朝堂之上又辩论起来了,承恩侯前途未卜,不由的大为恼怒,把新帝叫到延寿宫训斥,「你怎敢言而无信?不是说了不计较么?」新帝无辜又无奈,「朕说过了不计较,可朝臣揪着不放。
朝野尽知,此事已由不得朕了。
」崔太后冷笑,「你这个皇帝怎么当的?连几个朝臣也弹压不住了?」新帝柔声道:「朕这个皇帝有多大的份量,朕这个皇帝说话管用还是不管用,别人不知道,皇伯母难道不是清清楚楚的么?」新帝眸光冷了。
崔太后不把他当皇帝看待,却妄想他用皇帝的权威把群臣压下去,愚蠢又好笑。
崔太后气得脸皮紫涨,胸口似有火烧,太阳穴突突的跳。
这个朱琮很会气人啊。
崔太后皮笑肉不笑,「以你的意思,是你不打算追究,但大臣们有意见,你也弹压不住,对么?好,那这些个大臣便由哀家来教训吧。
」「但凭皇伯母。
」新帝又恢复了谦恭的神态。
崔太后冷冷一笑。
新帝从延寿宫出来,又到安寿宫见了慈圣太后。
慈圣太后有些忧心,「琮儿,你现在还不能和她抗衡,莫要硬碰硬。
」新帝微笑,「孩儿知道。
母后,孩儿只是想借这个机会看看朝臣们的表现,知道哪些人能为我所用。
」「你心里有数就好。
」慈圣太后欣慰的道。
朝堂上热闹得很,新帝冷眼旁观。
崔太后盘踞后宫数十年,力量真的不可小觑。
她遣人向朝中多位老臣哭诉过后,有许多人站出来反对给承恩侯定谋逆罪,「承恩侯若定了谋逆重罪,那便理应诛九族,难道要把慈明太后也入罪么?」这些老臣们渐渐占了上风。
支持承恩侯不应该定谋逆罪的臣子越来越多,「只有一封信而已,并无其他的证据。
证据单一且单薄,难以定下这么严重的罪名。
更何况还牵涉到了慈明太后。
」最后新帝命令举行廷议。
只有少数大臣还坚持承恩侯应定谋逆罪,大部分人反对。
新帝顺应人心,决定对承恩侯酒后失德的行为免予惩罚。
群臣山呼万岁,都赞美新帝大度宽容,且对慈明太后十分孝顺。
至此,这桩沸沸扬扬的案子算是告一段落了。
死的是杨氏、张劼,承恩侯毫发无伤。
承恩侯自狱中被放出来,非但没有收敛,反而比从前更放肆,「新帝奈何不得我!
黄毛小子,手里总共也没有几个人,还想跟我们崔家斗,不自量力。
」承恩侯入了狱,觉得太丧气,回府之后沐浴更衣,接着便在府中大宴宾客,入了夜之后还灯火通明,笙歌处处,肉山脯林,穷奢极侈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