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染原是伺候秦氏的二等丫鬟,秦氏见她行事稳重,伶俐谨慎,性情爽朗,便将她给了林锦楼。
书染跟在林锦楼身边五年,也颇见识了些风浪,备受倚重,出入内外宅也不避讳,全府上下都恭敬一声“书染姐姐”
,要给三分颜面。
先前她爹娘曾有意试探,欲让书染嫁给林锦楼作妾,书染立刻到林锦楼跟前求个体面姻缘以表明心迹,林锦楼便将她许配给身边极有头脸的大管事徐福,这两年便放她出去。
书染这一番作为令杨家上下刮目相看,连秦氏都赞了她几句,书染自己心里却跟明镜儿似的——这些年她没少见林锦楼杀伐决断,别人都瞧他是个慵懒的佳公子,她却知道林锦楼是个活阎王,好些手段让她至今想起来都胆寒,何况这位爷红颜知己不断,床头还坐着个母夜叉似的老婆。
她是个聪明人,早就收了不该有的念想,只一心一意的把林锦楼当主子伺候。
眼见林锦楼竟对香兰这么个小丫头上心,书染虽诧异,但这些年早已修炼成精,知道不该问的一概不问,暗自想着只怕大爷的院子里又要添新人了。
为表郑重,也为向“新姨娘”
示好,书染觉着自己不可跟上次林锦楼赏香兰膏子那样,随便打发个小丫头子去送,这一遭,她要自己亲自将东西送过去,还要多多热络攀谈几句。
书染怎么打算暂且不表。
单说林锦楼揣着字帖往拢翠居走,绕过假山,便看见拢翠居里聚着一众妇人,另有几位小姐和小媳妇儿聚在院子里摆放的大桌旁,叽叽喳喳的说些什么。
原来众人作诗已毕,正聚在一起兴致勃勃的评诗。
众人挨个儿诗一首首看过去,若遇到好的,便一齐赞叹,再说说妙处;遇到差的,一笑便过去了;那些不上不下的,便拣着有趣的句子评一评也就罢了。
青岚到香将要燃尽也未作出一整首诗来,便只得将香兰的诗胡乱写上了事。
故而评到那首《遗香》,并未有多少人赞叹。
林东绮暗想:“青岚是我大哥的爱妾,她能识文断字都已是难得了,何况能做出首诗来,这诗社便是她操持的,不可让她太过难堪了”
便笑道:“别看这首短小,却有股沉郁的愁绪在里头,寥寥几句,意境却极美。”
青岚本就因没太多人赞美而有些不悦,听林东绮这般一说,脸上立时有了光,笑道:“二姑娘乱夸奖,哪有这么好了……”
林东绮抿嘴一笑,刚要跟众人评下一首,便听见画眉吃吃笑了一声,道:“‘谁家白玉兰’,可不就是青岚姐姐这个‘岚’,姐姐如今是大爷心尖儿上的人,还说什么‘遗落春风里’这样的丧气话儿呢……”
林东绮登时皱了眉,暗怪画眉说话不看场合,如今同着这么些官眷富太竟说出这样没分寸的话。
赵月婵已经冷下了脸,斥了一声:“住嘴!”
虽恨着画眉那句“心尖儿上的人”
戳她痛处,但更恨青岚这小狐媚子竟敢事事处处与她争锋。
赵月婵深恐画眉那句话让自己没脸,便笑盈盈的扯开话头对林东绮说:“好妹妹,给我念念下一首,看看是谁写的。”
林东绮一瞧,见是宋檀钗的,她这厢勾的题目是《梧桐》,林东绮便念道:“欲问秋思何处寻,卷帘半望碧华影。
借得西风三分冷,又偷玉蟾一缕清。
雾重霜临残荷立,江阔云低孤雁鸣。
古今无有知音者,寂寞梧桐小窗静。”
林东绮念一句,众人便赞一句,惊讶宋檀钗竟有这样的心肠。
连郑静娴倨傲的神色都收了收,看着宋檀钗的眼神有些不同,道:“想不到檀妹妹竟然有这样的才华,这一首可以夺魁了。”
宋檀钗微微红了脸,说:“哪有这样好了,娴姐姐的诗还没看呢……还有绮姐姐的也做得好。”
说这话,眼风扫到林东绫——不凑巧,林锦亭今日不在府中,林东绫没有枪手,只得瞎做一气,自然评了个差。
宋檀钗见林东绫脸色发青,便闭了嘴。
郑静娴忙将自己的诗文掩住,笑道:“原以为自己做得好,跟妹妹一比才发觉落了下乘了,这诗不看的好,还是烧了罢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