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时黄莺寻了柳家新宅的图纸过来,柳氏便点了几个管事与英华用,又把相关的管事喊来和女儿见一见,在府城吃过晚饭才回家。
到家英华自去琢磨图纸。
柳氏梳洗过后,带着管家婆绕前后宅一圈,王翰林回来,便和他说张家祠堂事。
王翰林听毕也皱眉,道:“愚味,难道多修几个祠堂多给祖宗烧几根香,儿孙们就能考上进士做官?”
过了一会又道:“文才这孩子这一向极是用功,我倒不怕他考不上,只愁他考上了得官不通时务官做不长。”
“二十岁的进士天下少有。”
柳氏笑道:“哪有那么好的运气。”
“这倒是。”
王翰林拈着胡须琢磨着说:“六七年不曾开科取士,天下多少英才都想明年挤那一根独木桥,休说进士,州试得过都不容易呢。”
这边王翰林和妻子说学生里哪几个可以过县试,哪几个不能过州试。
那边李知府在家,也在和陈夫人说子侄们考试的事情。
陈夫人问守拙和守义谁更有指望考上进士,李知府大笑,道:“其实曲池府这几十年进士也只有五六个,便是这般,京城都说富春人杰地灵。
李家本家做官的不少,跟外人说都是考的进士授官,其实是征辟,说难听点,也是花钱买的,就比直接买官好点,哄乡下人不懂罢了,真进士只得我一个。”
陈夫人板着面孔道:“从前你为何不和我说,现在又为何要和我说?”
“从前也是省的麻烦。
他们吹牛吹的畅快,老百姓们听的也快活,何必拆穿。”
李知府笑了又笑,指着清凉山方向道:“再过两年咱们就是天子脚下,吹牛就不容易喽。
到时候走路上遇到的人,十个有九个是官,李家还敢行臭虫事,谁伸一脚都能踩死他们。”
陈夫人抚着额头叹了又叹,道:“那不会连累咱们家四个孩子?”
“我晓得迁都的确信,不是和你合演了一场自绝与族人的戏么。”
李知府摸着胡子笑的很是得意,“牵连到我们头上,把那个事翻出来,我们还是苦主,不怕不怕。
儿子说他最近走路上总有本家跟他称兄道弟,说不得几句便央他介绍到三省草堂去,儿子都坚辞了。
你每日接送青阳上学,也留神些,莫让臭虫们爬到二郎身上。”
“我只一句青阳还在府城书院上学。
就无人能接话。”
陈夫人笑的也很得意,“和你说正经的呢,守义和守拙,你看好哪一个?”
“看不出来。”
李知府情知夫人问的是他挑哪个做女婿。
沈姐已是悄悄把天波府杨家有意替杨八郎求娶芳歌的事和他说了。
他老人家先是吓了一大跳,觉得杨家门第过高不能结为姻亲,可是沈姐再三说芳歌自家愿意。
他不能不顾女儿心意,正愁不晓得怎么和夫人提呢,夫人问他挑哪个娘家侄儿做女婿,他哪能接腔。
陈夫人逼急了,李知府道:“州试呢,跟咱们儿子一块施药的这十来个都有份,可是进士是殿试考出来,一不封卷名,二还要看仪表谈吐。
考得过州试的便算一半有水份吧,还有一半真才子,少说也有几千人。
我就不和你说还有许多已经得了官还图进士出身的能人们了,在这么多人尖子里头只取三百个,有多难,你想一想。
咱们家这两个侄儿的才思在曲池也不能算是顶出挑的,当能一考就中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