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既怀此志,遂躬身力行。
始倡道德之教于乡闾,集众讲学,论道说义。
初,应者寥寥,人多哂吾迂腐,言此急功近利之世,道德何益,财帛权势方为务本。
吾不以为然,持之以恒,每遇人则劝善规过,言道德之要。
久之,有二三子感吾诚意,倾心来从。
吾等遂立会结社,周行闾里,助贫弱、恤孤寡。
见纷争者,以理劝和;遇狡诈者,以义责之。
乡中风气,稍有改观。
然行此事,阻碍甚多。
有豪强恶霸,忌吾等之行,横加干涉;有奸猾之徒,造谣中伤,欲坏吾等之名。
然吾辈守道之心愈坚,不为所动。
一日,行于市,见一商肆欺瞒顾客,以劣充优。
吾上前理论,商家怒,驱吾出门,且言:“汝何多事,坏吾财路。”
吾厉声道:“汝以不义取财,虽得一时之利,然失却良心道德,终为世人所弃。”
商家闻吾言,略有惭色,然犹强辩。
围观者渐众,皆议商家之过。
商家惧众怒,诺改过。
又有学塾,师者敷衍塞责,徒务虚名,误人子弟。
吾往谏之,师者怒曰:“吾之教法,与汝何干?”
吾曰:“教育乃百年大计,汝等误人子弟,罪莫大焉。”
遂与诸师辩理,终使其有所省悟,励志革新教法,专心育人。
历数载,吾与同侪奔走努力,四方渐受感化。
邻里相助之风渐起,欺诈之行渐息。
虽未臻大同之境,然已有小成。
一日,遇一老者,抚吾背曰:“汝等所为,善莫大焉。
然道阻且长,汝等当不懈努力。”
吾拜谢曰:“小子当谨遵教诲。”
此后,吾等愈知责任重大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又广结志同道合之士,共商兴道之策。
或办义学,教贫寒之子;或立医馆,济贫病之民;或兴实业,助民生之业。
岁月如流,吾已鬓发染霜。
回首往昔,所历艰辛无数,然见世风渐正,道德渐兴,心中甚慰。
虽余生无几,但愿倾尽全力,直至生命之终。
时逢大旱,田中禾苗焦枯,百姓苦不堪言。
吾与诸友议救灾之策,或言开仓赈济,或言凿渠引水,或言祈雨祭天。
吾思之再三,以为赈济可解一时之困,然非长久之计;祈雨祭天,乃无稽之事,不足为凭。
唯凿渠引水,方为根本之法。
遂集众之力,募工匠壮丁,筹钱粮物资。
然工程浩大,所费甚巨,中途钱粮渐乏,民力亦疲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