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大骇,待我好了之后,便给了我一支军队。”
“朝廷只要有叛乱,他便上表让我领军去平叛,一来给我攒军功,强龙不压地头蛇,大夫人家中在江南能顶半边天,他日我若是在江南无立锥之地,还能够凭借军功,去京城里谋个差事。”
“二来我不在江南,也能避免兄弟阋墙的惨剧。”
崔子更说着,嘲讽地笑了笑,“不过,他却是失望了。”
段怡听着,若有所思,“因为你次次都赢,这支军队打出了名堂来,便像是滚雪球一样,人越来越多。
你为了区分,所以给这支军队,取名叫做玄应军。”
“没有错。
我平叛功劳越来越大,玄应军的名声也越来越大。
朝廷也好,大夫人也罢,再想要裁军,就不是容易之事了。”
“世人不知道其中之事,只当江南东道的驻军,别称玄应军。”
段怡皱了皱眉头,“那按说玄应军乃是你一手组建,应当听令于你。
玄应军骁勇善战,比躺着吃饷银的州军应该强上百倍。
可为何,你还叫你哥哥,拿走了江南东道?”
“又是为何,根本就没有传来什么江南东道内战的风声?玄应军哪里去了?”
跟着崔子更去剑南道的,不过一二百人。
其他人呢?
当年崔子更被赶出江南东道,又是怎么回事?还有弑父之罪又是怎么回事?
第一七四章你看我儿如何
崔子更正要回答,就瞧见一匹骏马破着风雪冲了进来,来人手中举着一枚竹筒,当是信使。
他大喝道,急促地喊道:“报!”
待那信使跳下来,那马竟是腿一软,瘫倒在地喘起粗气来。
屋子里的苏使公听到外头的声响,快步地冲了出来,“发生何事?”
“小人从京城来。
陈鹤清定都定州,自封郑王,领十万大军围住京城!
陛下颁布诏令,宣各地节度使进京勤王。”
信使喘着粗气,语速却是极快,“另,三殿下回京途中,遭郑王截杀,已经死于非命。
陛下封七皇子陈丹为太子,入主东宫……”
段怡同崔子更对视一眼,心中惊起了惊涛骇浪。
三皇子陈铭,就这样死了?那段娴呢?段娴又去哪里了,还有段文昌那一大家子人!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