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吧……”
许清瑛见爷爷和姐姐达成一致,只得委委屈屈地同意放了这一兜青蛙。
“下次给你们抓龙虾和鳝鱼!”
许爷爷见小孙女耷拉着头,安慰道。
许清瑛立马欢呼。
煮鱼汤的时候许清雁趁奶奶不注意加了点灵液进去。
一家人纷纷说今天的菜好吃,汤好喝,结果过了一会儿抢着拉肚子。
许清雁摸了摸鼻子,对刚从厕所出来,还揉着肚子哎哟哎哟的小妹说:“瑛子,等会咱俩去鱼塘那边溜达溜达?”
“不去了,腿软了。”
许清瑛瘪着嘴,怏怏地不想动。
“爷爷忘了把青蛙拿走了,我们去田里把它们放了,不然放屋子里晚上多吵,别想睡好觉了。”
许清雁还想去鱼塘看看呢。
再过一两个月塘里的鱼就可以卖了,为了防小偷,许爷爷会去鱼塘边的小房子里守夜。
“那赶紧的吧,《孝庄秘史》要开始了。”
天黑了,许清瑛不放心姐姐一个人去塘边,最终还是同意一起去。
两姐妹跟家里人说了一声,提着青蛙往水塘边走。
许家承包的水塘在村子后面,穿过一大片水田,走过去大概十分钟。
小塘村地处土壤肥沃的楚江平原,自古以来这里人口繁密,对土地实行精耕细作,水田中除了田埂,还有不少人力挖掘的沟渠,确保旱涝无忧。
“爷爷!”
许清雁打着手电筒,顺着沟渠边的田埂往后走,很快就到了自家鱼塘边上。
秋天的荷塘只剩下残荷在风中摇曳,守夜的小屋亮着灯,收音机里放着黄梅戏,爷爷一个人坐着小板凳在门外听,小飞虫绕着屋顶的简易灯晃来晃去,投下凌乱的影子。
“你们怎么来了。”
许爷爷笑眯眯地看着两姊妹,辛劳了一辈子的老人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一个人守着鱼塘多么孤独。
“姐说把青蛙拿到鱼塘边放了。”
许清瑛走到许爷爷旁边蹲着和他聊天,许清雁则把青蛙拿到一边去放生,顺便给池塘水加点料。
“爷爷,咱们鱼塘的水闻起来确实有些臭了。
以后还能养鱼吗?”
许清瑛闻到水风中夹杂的淡淡臭味,素来不管家事的人也忧心忡忡起来。
“水质变了,县里精明的人已经闻得出咱们村的鱼味道不对。
以后你们两姐妹的学费恐怕更艰难了。”
老人的语气不自觉沉重起来。
前世的许家也遇到了这样情况,16岁冬季,家里鱼塘的鱼根本卖不出去。
许妈妈和徐爸爸第二天很早就出去了,给邻镇的种植大户摘棉花,自家的几亩棉花地已经进入尾声了,邻镇因为土质不同,棉花还开得正旺,摘一天能得六七十块钱。
许清雁吃过早饭,在园子里摘了一袋西红柿,跟家里人打过招呼,就推着自行车往周家湾去。
周家湾并不远,往北穿过小塘村,翻过一道大堤,径直往下经过西捷化工厂厂区就到了。
村里通往楚江大堤的土路上行人稀少,晨风吹拂中,许清雁一边骑车一面望向田里。
小塘村以水田为主,这个季节中稻已经收割,少部分勤劳的人家种的是双季稻,现在正是晚稻飘香的时候。
翻过楚江大堤,就是另一个村子了,堤后的大片棉花地正在吐絮。
阳光柔柔,晓风飒飒,不少农人正戴着草帽摘棉花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