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普通话词汇,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。
比如普通话的“塞(往别人怀里兜里等放的填入动作)”
,用地道四川方言表达,通常说“擩”
,也说“?”
。
受普通话影响也说“塞”
,但发音不是sai,而是se2同“蛇”
音。
例句:
1、有些长辈给小辈拿钱,大点懂事的小辈就推辞不要,长辈就鼓倒擩给他,鼓倒?到他包包头,荷包差点擩烂。
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,都是表示“塞”
东西,“?”
一般指往口袋塞,“擩”
字所指范围则更广,塞倒手里、怀里、口袋等都可以。
所以表示塞钱物,说“擩”
的时候更多。
2、封面图是好心的医生给患儿妈妈“擩”
钱。
电视剧里则常见行贿者给受贿人偷偷“擩”
钱物。
今天就介绍一下四川方言常用的“擩”
字。
一、擩的音义
擩,普通话读作擩(ru)。
1
染:“目擩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通“濡”
。
2
方言,插;塞:擩进去。
可见“擩”
普通话很少使用,是个典型的遗存在方言中的古汉语文字。
《说文解字》染也。
《集韵》儒遇切,??音孺。
手进物也。
二、擩字在四川方言中的词义
四川方言的“擩”
,不仅表示“塞”
,还有多个义项。
1塞。
2胡乱放。
3伸进;插进;踩入。
4击打。
对应例句:
1.他抓起桌子上的糖果,三不两下擩进自己的裤儿包包。
(塞)
2.不知道把钱包擩到哪里去了?那本小说不知擩到哪里去了?(胡乱放)
3.他一脚就擩到稀泥巴里头了。
(踩入)
4.把棍子擩到草堆里。
(插进)
5.看老子擩你两坨子。
(打你两拳)
“擩”
表示击打义,类似于“搁”
到身上的用法,是四川方言幽默风趣的一种体现。
擩给你两拳头和棍子搁到你身上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以上“擩”
字词义,除了表示“塞”
,其余均为笔者根据日常生活场景的实际使用总结而来,无资料支持。
“擩”
表示塞,文献资料也少,摘录两个,都来自于西北凉州方言。
凉州贤孝《白鹦哥盗桃》:
没处擩了连怀里揣,乳乳上烫掉了两大块。
又《独弦操》:“朱玉莲却冷孤孤地一概不搭茬,将茶壶茶杯擩在半块土墼上返身进屋去
了。”
晋语中也见用“擩”
字表示塞,但和“厾”
构成“厾擩”
du
ru,比如应县方言。
厾擩:1往里塞东西,一方谦让另一方硬是把东西塞给了对方。
2往外推事情,一方接手的事情硬是推给了别人接受。
例句:
1:不要硬给了,就像是厾擩不出去了。
2:那货很巧妙的就把这个烫手山芋厾擩给了对方。
3:过年了,孩子娃们给老人拜年,每人都给压岁钱,小娃们早就耐不及待伸手就接住了,上大学的、要结婚的大娃们就不好意思,老人硬是厾擩装进娃们倒插里。
4:有事要做,老的厾擩小的,小的又厾擩老的,谁也不想做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